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园林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园林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中国的园林产业目前行业集中度低。由于行业标准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园林产业资产结构主要为流动资产,难以抵押贷款,因此资金瓶颈是园林企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障碍。而融资渠道单一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难,使园林企业很难快速发展壮大。只有少数的区域型企业作为行业的招牌,并且行业整合缓慢。这就导致了区域内竞争激烈,跨区域经营仅为少数。而发展跨区域经营,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季节因素对主营业务的影响,有力分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经营风险。这几年东方园林、棕榈园林等借助上市的东风,迅速占据市场,但仍不构成全国性影响力,依旧是割据南北分区而治,形成了“南棕榈,北东方”的格局。棕榈园林的业务主要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而东方园林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绿大地9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云南省。因为成本太高,区域壁垒导致设计院有一些跨省市的工程很难承接。
我国园林产业的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园林设计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加上行业发展形势比较好,1200多家大大小小设计单位,大家争分一块蛋糕,从园林产业发展角度上看,同质化比较明显,优秀带头企业较少。同时,就像中国的城市发展存在趋同现象一样,园林产业也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园林设计缺乏创新性,这不利于园林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园林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一方面,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过程,房地产园林快速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另一方面,政府公共投资稳定增长,市政绿化发展前景光明。园林绿化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是至关重要,成为评价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生态建设等的重要指标。发达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满足感,而且有利于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县区将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不断加大园林绿化的投入。在良好的形势下,只有解决好园林产业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园林产业更好的发展,让园林产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做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区域壁垒,粗放式的增长,同质化现象有所显现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目前园林设计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正在联合起来加紧制定一些标准规范,由设计协会带头。完整标准规范,有利于行业行为的规范化,有利于园林产业的规范,同时起到一定的进入壁垒作用。这些标准制定的过程也应该吸收工程公司参与。在资质认定过程中,采取更加严格政策,这样有利于提高行业内企业的质量,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行业的整合。政府放宽工程承接的地方限制,让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尤其是在设计方面。政府应该培养良好的竞争环境,积极促进园林产业的整合。
数据表明,中国园林的总体产能规模逐年增长。2016年的总体产能规模为289.55万公顷。2020年总体产能规模为415.60万公顷增长了4.72 %。由此可见,中国园林总体产能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每年的增长率不稳定。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总体产能规模有所下降。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的追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企事业单位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与施工。当今世界城镇化和信息产业的兴起,以及沙漠、盐碱地、荒山矿山等生态治理的环境保护紧迫性,更促进了园林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带来了园林行业的契机,特别是对公共设施的市政园林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人的绿色愿景,并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绿地指标将实现园林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对植物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不良影响越来越明显,保护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考虑生态修复、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生态复绿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核心理念。为构筑美丽中国梦,我国未来将不仅仅是制造业大国,更是盛产生态产品的生态大国。改善人居环境,铸就和谐家园,政府引导下的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是提高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